湘江對話
“24位藝術家們在這里做了一個月的雕塑,他們覺得好像做了一場夢?!?/P>
10月12日?!?015大美洋湖國際雕塑藝術節(jié)”閉幕后第一天。雷宜鋅坐在洋湖濕地公園雕像園一角。30天里,30萬觀眾曾潮水般涌向這里?,F(xiàn)在,歡樂與喧嘩退去,他眼前的雕塑作品襯著澄藍的天空,就像剛剛露出海面的礁石,果真帶著美夢初醒后的悵然。
不遠處,一灣小河波光閃閃,蘆葦搖曳,岸邊一線綠色樹梢連綿起伏……哦,不,參差林立的高樓刺眼地跳進眼簾,生硬而粗暴地扯斷了天際線。當城市的空間不斷被高樓大廈侵占,誰能綠化令人迷失的“水泥森林”?當?shù)袼艿人囆g品介入城市公共空間,它們能創(chuàng)造怎樣新的情感與精神?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影響?和雷宜鋅的對話,就從眼前的雕塑作品,以及這片被割傷的天空開始。
1 舒展宜居的城市空間也是珍稀資源
湘江周刊: 這片環(huán)繞著洋湖的高樓大廈,是典型的城市“水泥森林”。從遠方眺望它還有點距離美,但其實每個人都體驗過身處其中時的壓迫感、迷失感。
雷宜鋅:國際雕刻藝術節(jié)做了兩年,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們都非常喜歡洋湖濕地公園。但我第一次開車帶他們出去,一路上看到窗外都是高樓大廈,很多藝術家不理解:中國雷,怎么長沙到處都是市中心呢?在他們的概念里,濕地公園的周邊應當很少高樓大廈,只有市中心才高樓林立。但那里只有最富的人和最窮的人會選擇,因為富人既能在市中心也能在郊區(qū)買得起幾套房,最窮的人連車都買不起,沒辦法住到郊區(qū)。
從一名雕塑家的角度來講,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一種藝術設計,水泥森林對人的視覺和城市的空間造成的強迫污染和傷害,是很讓人痛心的。城市的視覺空間一旦被大面積破壞,就很難再復原。開闊、舒展、宜居的城市空間也是越來越珍稀的資源。
湘江周刊:中國城市建設進程非???,“水泥森林”、交通擁堵、千城一面等城市病,也越來越受到批評。城市雕塑等對城市的獨特面目、個性表達和精神塑造上會有怎樣的影響?
雷宜鋅:雕塑承載一個時代的情感、精神與信仰。一些品質很高的城市雕塑往往成為城市甚至國家的象征,比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,里約熱內盧的耶穌雕像。
特別重要的是,和架上繪畫相比,城市雕塑是一種更具開放性的、更可留存的公共藝術。公共空間與大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,比如長沙的沿江風光帶、烈士公園、火車站、黃花機場等等。如果長沙公園里的一把長椅、一個垃圾桶都設計得有創(chuàng)意,富有個性,充滿著美的細節(jié),給人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。但現(xiàn)在我們對此重視不夠,比如長沙的地鐵出站口,老百姓就覺得不好看,有不少吐槽。
我2007年去參加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的國際石雕研討會,很有感觸。它有一條獨一無二的城市玻璃長廊,設計得很巧妙也很美,能將城市的各個景點、各個購物場所全都連接起來,不管下雨下雪,天冷天熱,你都可以通過這條四季如春的長廊欣賞這座城市,居民生活也很方便。
交通擁堵是大城市的普遍問題。圣保羅有一位藝術家用心研究公眾在交通擁堵時的情緒反應,專門設計了一系列藝術性的路標和雕刻,分不同的季節(jié),放在圣保羅市交通最差的地帶,以一種藝術的氣氛來緩解大家堵車時產生的焦慮感。碰上堵車,民眾能不能感受到身邊溫馨的藝術小細節(jié),情緒和情感上是不一樣的。所以,做好公共空間的藝術設計,是對“水泥森林”一種有效綠化,也是對都市人情感與心靈的無聲凈化。